欧洲旅游业疾呼放宽对华签证 业界焦虑中国游客流向其他地区
政策维度 | 中国对欧洲政策 | 欧盟对中国政策 |
免签范围 | 30 + 欧洲国家(法 / 西 / 葡等)持普通护照免签 30 天 | 仅短期申根签证(需预约 + 材料审核) |
申请流程 | 无需提前申请,凭护照入境 | 需在线预约,提交行程单 / 财力证明等材料 |
审批周期 | 无(免签) | 常规预约等待超 1 个月,北京等大城市更长 |
政策时效 | 部分国家免签至 2025 年底(如葡萄牙) | 暂无放宽迹象 |
ECTAA 主席法兰克・奥斯特丹指出,中国对欧洲游客的免签政策刺激了双向旅游需求,但欧盟的滞后反应正削弱欧洲竞争力 ——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 1.2 亿出境游客中仅 3.2% 选择欧洲,较 2019 年下降 47%。葡萄牙旅行社协会主席佩德罗・费雷拉进一步警示,签证障碍导致葡萄牙流失 20% 潜在中国游客,这些游客转向泰国、阿联酋等提供落地签的国家,而通济隆集团数据表明,2025 年一季度中国游客赴欧预订量同比下降 18%,赴中东预订量却增长 35%,德国旅行社报告亦显示中国游客行程从传统 “法意瑞” 线路转向贵州、云南等欧洲冷门目的地,凸显对欧洲签证的抵触。对此,欧洲旅游委员会测算,若放宽对华签证,每年可新增 200 万中国游客赴欧,为欧洲创造 80 亿欧元旅游收入,并带动零售、交通等关联产业新增 15 万就业岗位。
中国游客的签证痛点与选择转向
上海领区申根签证平均 7 周的预约等待时间使一线城市游客对欧洲签证望而却步。这直接导致中国游客目的地选择发生显著变化:2019 年赴欧前三大目的地为法国(18%)、意大利(15%)、德国(12%),而 2025 年数据显示,阿联酋(22%)、泰国(19%)、土耳其(14%)成为新宠。尽管中国游客在东南亚日均消费 850 美元高于欧洲的 720 美元,但欧洲因签证限制导致的游客总量流失,使其损失远大于东南亚市场的消费差额。
专家解读:放宽签证的多重逻辑
中国游客人均境外消费达 1500 美元,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3 倍,若欧洲放宽签证,仅旅游消费就能拉动 GDP 增长 0.3 个百分点,且中国游客的高购买力对欧洲奢侈品零售(占其消费 35%)、高端酒店(平均房价溢价 20%)等领域有直接提振作用。但当前欧洲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东南亚国家普遍提供便利签证,如泰国免签 / 落地签、马来西亚 eVISA 秒批、新加坡 2 年多次签;中东国家亦积极抢滩,阿联酋对中国免签、卡塔尔提供 30 天落地签;美洲部分国家跟进,巴西自 2025 年 6 月对中国免签 30 天。与此同时,放宽签证仍存在现实障碍:欧洲移民政策收紧大环境下(2024 年欧盟净移民增长 22%),俄乌冲突导致欧亚航线成本上升 15-20%。
破局路径:业界提出五步解决方案
为促进中欧旅游发展,业界提出五步解决方案:在旅游旺季(6-8 月),试点开放申根区 “快速签证通道”,将审批时间压缩至 72 小时,缓解中国游客签证等待久的问题;推行政策对等,给予中国公民与欧盟国家同等的 30 天免签待遇,构建互惠机制;通过技术赋能,推广电子旅行授权(ETAS)系统,简化签证流程、削减行政成本;中欧旅游部门携手开展 “丝绸之路旅游年” 等主题推广活动,提升欧洲旅游吸引力;建立中欧游客行为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借此精准优化旅游服务供给,增强游客体验 。
《旅行与旅游世界》指出,尽管存在政治障碍,但旅游业的迫切需求已推动 ECTAA 与欧盟委员会启动首轮磋商。随着中国与中东、东南亚旅游合作的深化,欧洲若不加快政策调整,可能面临永久性的市场份额流失。"签证政策不仅是行政程序,更是全球旅游市场的竞争筹码。" 奥斯特丹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