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回应短期来港人才签证费减免疑问 收费调整基于成本与用者自付原则
2025 年 6 月 19 日,香港特区政府就短期来港人才签证费减免问题作出正式回应。此前财政预算案宣布调整人才及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收费,引发立法会议员关注短期工作者负担问题。特区政府强调,新收费架构已平衡行政成本与政策目标,且未削弱香港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新收费标准显示,申请费由调整前的免费改为 2025 年起统一收取 600 港元,签证费按逗留期限分级收费,180 日及以下从 230 港元涨至 600 港元,181 日及以上从 230 港元涨至 1300 港元,此调整将影响短期来港人才(逗留期≤180 日,如湾区文旅项目参与者、短期技术顾问等)和长期居留人才(逗留期 > 180 日,如科技企业高管、金融专才等)两类群体。18 日立法会会议上,有议员提出,短期签证费从 230 港元涨至 600 港元,涨幅达 160%,对文化旅游等低利润行业从业者经济负担影响显著,且新收费政策与 “湾区文旅一盘棋” 目标冲突,可能阻碍跨境文化交流项目落地,同时对比新加坡(短期工作签证免费)、澳门(同类签证收费 300 澳门元),香港新收费缺乏国际竞争力优势。
香港特区政府从行政成本、国际惯例、政策实效等维度,阐述签证收费调整的合理性与预期效益。人才计划申请量从 2022 年约 5.8 万宗激增至 2024 年约 20.8 万宗,增幅达 250%,单宗申请处理成本也从 2019 年的 410 港元升至 2024 年的 680 港元,行政成本刚性上涨促使政策调整;参考英国 Tier 1 签证约 9800 港元、澳大利亚杰出人才签证约 3800 港元的收费标准,香港新收费可覆盖 72% 的行政成本,较此前提升 27 个百分点,符合 “用者自付” 原则;数据显示,2025 年 Q2 申请数与 2024 年同期持平(约 18 万宗),且金融科技、绿色能源等高端人才申请占比从 35% 升至 48%,验证政策有效性。未来三年预计每年总申请量约 40 万宗,长签(>180 日)签发量约 34 万张,短签(≤180 日)约 2.6 万张,年度财政收入约 7 亿港元。其中,每宗长签行政成本约 820 港元,收费 1300 港元可盈余 480 港元;每宗短签行政成本约 550 港元,收费 600 港元盈余 50 港元,政府将把盈余专项用于人才服务升级,如签证系统智能化改造。
劳工及福利局透露,将开展为期一年的收费政策评估,重点关注短期人才签证申请量变化(设置 5% 波动预警线)、湾区文旅项目参与度指标及与东南亚主要城市签证收费的竞争力对比,局长孙玉菡强调 “鼓励真正的人才来港,收费调整不是门槛,而是优化服务的基础”,特区政府将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收费策略,在财政可持续性与人才吸引力间取得平衡。